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政经研究
西方国家为什么会称62年的中印战争是“潇洒至极的战争! ”
发布日期:2020-9-18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587   收藏(0)

中印之战——是一场中国不情愿打、又不得不打的战争。中印两国本是友好邻邦。印度曾是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政府也给予了热情的回报,1951年为缓解印度的粮荒,中国在自身粮食紧缺的情况下,向印度提供了66万吨大米。20世纪50年代,两国官员频频互访。周恩来总理曾4访印度,共同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8年,中国在尼赫鲁的主张下参加了万隆会议。

然而就在这热烈的欢呼声中,中印关系危机却已悄悄来临。尼赫鲁政府不仅阻止西藏当局上北京商谈和平解放问题,公开否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而且他还公然向中国政府提出,把有争议的12.5万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划归印度,中印关系随即恶化。尼赫鲁完全阻绝了中国政府防止边界冲突的各项建议,一意孤行地执行“前进政策”,继续侵占中国领土。1962年10月12日,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表声明,印度将驱逐所有其声称的领土上的中国人。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视其为向新生不久的中国宣战,没有经过任何战争洗礼的印度前线官兵在那年的被命令向有着丰富战争经验的中国军队进行挑衅。

10月20日,中国军队先发制人,击败了印军的抵抗,并向动推进了一定距离。10月24日,北京请求停火并撤退,条件是印度同意谈判解决。但尼赫鲁拒绝中方的请求。接下来的3周,双方加强了军事集结,11月15日,印度发起了局部反击,激发了人民取得全面胜利的想法。

62年发生的中印战争,是中国军队军力的一个顶峰,中国仅以边防部队3万余人就重创了印军主力,占领全部争议土地,逼得印度全国动员并乞求美国干预,在全世界丢尽了脸,而中国当然威名大振,还落下一个好名声,极大的改善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形象。虽然当时中国的国际国内环境十分不利,但选择的时机十分得当。隆冬将至,抢在大雪封山,后勤和军队便于交通之时。最重要的是在美苏两国热衷于古巴导弹危机之间。古巴导弹危机一结束,我便见好就收,充分适应现代局部战争有限性的特点。另外,收得也好。迅速回撤,还将缴获兵器维修一新送回,战俘及时送回,令达维尔等人既汗颜又口服心服。收兵之时,美国的航母已开至孟加湾企图干预;苏联准备给印度新印武器;英国的新装备已经运抵印度。后人常叹曰:“不该打后又撤回麦线以北!”其实是不了解当时的险恶环境。毛泽东战略运筹确实是高人一筹。

中印战争俘虏印军准将以下7000多人,而我无一人被俘;几乎吃掉了印军的主力,却主动撤军。毛泽东、刘伯承等人用兵如神。以至于法国人、以色列人等西方国家高声赞叹中印战争为:“内行人的战争!”、“潇洒至极的战争!”。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