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监狱学研究
2014年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理论研究述要
发布日期:2016-9-20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1921   收藏(0)

    一、2014年司法行政戒毒理论研究工作重要事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于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戒毒工作是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重点之一,要在原劳教场所职能转向戒毒管理后,合理使用原劳教场所和人员,不断提高戒毒工作水平”,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一,加强新形势下戒毒理论研究工作的规划部署。2014年7月,司法部召开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把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作为中心任务,实现“四个转变”和“四个构建”,即切实转变工作职能、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构建新的组织机构、新的工作标准、新的管理规范、新的政策保障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干警队伍,不断提高戒毒工作水平。会议提出,要切实加强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推进戒毒学科建设,利用专家智力解决戒毒疑难问题。①会议之后,司法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意见》,会议精神和《意见》为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理论研究提供了总体框架和主要思路。

   第二,加强戒毒研究工作组织建设。经民政部批准,原“中国劳动教养学会”更名为“中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协会”。截至11月,各地戒毒管理机关先后成立了27个戒毒协会、戒毒工作学会、戒毒矫治学会、戒毒矫治研究会、矫治与戒毒学会、戒毒法学会等组织机构,②湖南省戒毒系统还成立了湖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戒毒矫治专业委员会。③经部领导批准和政治部备案,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原“劳动教养工作研究室”更名为“戒毒工作研究室”。值得关注的是,许多省份的戒毒管理机关和戒毒场所与本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科研合作机制,例如,浙江省戒毒管理局成立了“戒毒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全省戒毒工作重大和专业问题提供咨询、指导和培训。④

   第三,加强戒毒研究工作载体建设。司法部戒毒局、中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协会创办了《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杂志,中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协会的官方网页正式上线并创办了《研究动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

①吴爱英:《在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2014年第1期。②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协会(学会)会长座谈会信忽,2014年11月26日,江西南昌。

③《湖南矫治》2014年第1期,第22页。

④《浙江戒毒》2014年第2期,封二;《中国司法》2014年第8期信息动态;陈玉海:《引智借力突破求进努力提升浙江司法行政戒毒工作专业化水平》,载《浙江戒毒》2014年第2期。

 

 

 

 

 

四川、云南、陕西、新疆等省(区、市)以及广州市戒毒管理局创办了戒毒与矫治刊物,江苏省太湖强制隔离戒毒所、广东省南丰强制隔离戒毒所、湖南省白泥湖戒毒康复所等多个单位创办了工作刊物。

   第四,加强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模式的总结提炼。为总结《禁毒法》实施以来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模式的实践探索,司法部戒毒局组织编写了《司法行政机关戒毒工作模式选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4个省(区、市)戒毒管理局(教育矫治局)编撰了本地戒毒模式的操作指南或手册,包括北京的“351"模式、江苏的“三期三评一延伸”模式、浙江的“四四五”戒毒模式、福建的“361”模式、江西的“1341"模式、湖北的“351”戒毒模式、湖南的“大戒毒、大矫治”体系、广东的“三三六”模式、广西的“四·四模式”、海南戒毒模式、重庆的PC (Person-Centered)模式、四月l的常青藤模式、云南的“三期九项一延伸”模式、新孤的“三五一”模式。理论构建与操作设计密切相关,重庆的PC模式的基本构架

归纳为“一三四五九”,。湖南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模式以“三期四区五级管理六项机制”为基本框架,。海南的精神戒毒模式的流程和方法概括为“三个阶段三个目标、五项措施五个目的”,④四川的常青藤模式在操作流程上按照“四分管理”进行设计。。这些模式的构建是司法行政戒毒系统长期研究和探索的成果,同时,这些模式的支持理论、核心理念、内在特质、方法技术、流程设计、工作格局、职能衔接、共同规律等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⑥

   第五,加强理论研究调研成果交流和表彰。司法部戒毒管理局组织了全系统理论调研成果征集和评选,经专家评审评选出优秀理论调研成果60篇并通报,结集出版《2013年度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优

秀理论调研论文集》。。司法部戒毒局、原中国劳动教养学会、预防犯罪研究所、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组织开展了优秀教育矫治与戒毒个案评选,经专家评审评选出获奖案例49篇并进行表

彰。许多地方也开展了本省(区、市)的优秀理论调研成果征集评选活动,例如,北京。、上海。、湖北.、陕西。、四川。等多个省份戒毒管理局组织评选、评审了2013年理论调研优秀论文。

①以上仅依据作者获得的纸质刊物统计。经向部戒毒局、中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协会了解信志,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多数省份均创办了理论调研刊物。

②重庆市教育娇治局、重庆市戒毒管理局:《重庆PC戒毒模式》,内部资抖,2014年9月,第2页。③湖南省戒毒管理局:《大戒毒大矫治湖南戒毒工作模式操作指南》,内部资杆,2014年5月,第5页。

④海南省戒毒管理局:《海南(精神)戒毒模式为做好吸毒特珠人群社会管理提供有益探索》,载《湖南矫治》禁毒戒毒宣传专刊,第43页。

⑤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常青簇戒毒模式操作指南》,内部资杆,2014年5月,第17页。

⑥关于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模式有大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作者将进一步关注整体性与个别化研究,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赞述。

⑦司法部戒毒管理局编:(2013年度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法律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下文注释简称《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不再注明出版社、出版时间和版次。⑧北京市教育娇治局研完室提供理论调研成果。

⑨上海市戒毒局设立理论调研招标课题和攻关课题,征集研究成果并进行评选表彰,编样了《上海戒毒工作实践与探索(2014)》文集和2013年年鉴。《上海戒毒》2014年第1期,见封二;另见《上海劳教(戒毒)年鉴2013》,第332-357页.

⑩《湖北戒毒矫治》2014年第2期,第37-40页。另见湖A1:省戒毒管理局、湖北省戒毒矫治研究会编,肖息斌、刘德隆、余平安主编:《M春之歌戒毒典型个案33例》,长江出版传嫌、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

11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矫治工作研究》2014年第1期,第48页。

12《2013年四川省劳教(戒毒)系统理论研究综述》,载《四川娇治》2014年第1期.

 

 

 

 

    二、关于戒毒工作理念、职能和体制机制转变

   在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法治思维、创新意识、质量观念、担当精神和底线思维,是不断提高戒毒工作科学发展水平的关键。。有研究提出六个“始终坚持”,即始终坚持在服务大局中推进工作、以人为本、探求综合的戒治方法、把公正执法作为生命线、帮助戒毒人员恢复社会支持系统、强化忠诚使命和敢于担当的核心价值观。。有的省戒毒管理机关提出戒毒工作总的理念,即规范化执法、人文化管理、专业化戒毒、社会化矫治,提出八个“破”与“立”,即破除“重惩罚轻戒毒”的思想树立科学戒毒、治病救人的理念,破除“重强制轻服务”的思想树立人文关怀、服务帮扶的理念,破除“重安全轻矫治”的思想树立安全为先、矫治为本的理念,破除“重形式轻实效”的思想树立循证矫治、因人施教的理念,破除“重劳动轻康复”的思想,树立科学评估、注重康复的思想,破除“重经验轻创新”的思想树立学以致用、强化技能的理念,破除“重隔离轻开放”的思想树立开放戒毒、社会支持的理念,破除“重眼前轻长远”的思想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甘当铺路石的理念。③

   有研究认为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要努力追求法律价值、生命价值、社会价值三者的统一,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④有研究认为,强制隔离戒毒并不具有惩罚性,戒治是戒毒工作的核心业务,民警与戒毒人员是一个共同的“矫治联盟”,。戒毒戒治理念的转变应提倡内容优先、表里兼治、系统矫治、精细运行的方向,树立依法戒治、科学戒毒、为民服务、治病救人、人格平等、仁爱守望、教育挽救、开放戒毒、民主管理、围绕中心等理念。为在科学戒毒和综合矫治的前提下构建一种新型的警教关系,使民警与戒毒人员双方趋向于与毒品做斗争的共同的目标,四川省戒毒系统从吸毒者的戒治需求和戒毒动机唤起出发推出“戒毒者生活指导师计划”,帮助戒毒人员提升康复能力、认知能力、公民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谋生能力、责任能力和拒毒能力,指导关系延伸到解除回归后两年。⑥

   关于执行体制机制的转变,有研究提出构建戒毒工作“八化”的设想,即一体化的强制隔离戒毒和康复戒毒工作机制、专业化的戒毒工作机构和戒毒矫治队伍、科学化的矫治方法体系、区别化的戒毒矫治功能区、社会化的职业培训和劳动生产、常规化的家庭和社会功能恢复训练、系统化的戒毒人员生理脱毒治疗、常态化的禁毒戒毒宣传教育。⑦有研究认为戒毒工作的决策要始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在顶层设计的实务内容方面包括积极构建完善的工作体系、着力推动戒毒模式、创办循证戒治个别化特色、再造科学戒治流程和打造社区康复动态管理模式,底线思维包括场所安全、政策法律、首要标准、服务大局和队伍管理五个维度。⑧有的研究集中于教育性管理和综合性矫治,。有的研究认为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方法的选择应遵循服务戒毒目标、遵循戒毒规律原则、依法依规、针对个体差异对症戒

①刘振宇:《在全国司法行政戒毒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结业式上的讲话》(摘录),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研究》加14年第1期,第18页。

②谢伦:《在全面认识和把握规律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水平》,载《中国司法》2014年第7期。

⑤《浙江省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理念和发展规划》,载《浙江戒毒》2014年第2期。

④于少晗、冯飞、熊街如等:《强制隔离戒毒规律再认识再把换》,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⑤姚永清:《戒毒工作“理念转变”的若干思考》,载《浙江戒毒》2014年第1期;《山西娇治及戒毒研究》2014年第4期转载,第32页。

⑥林蒙昌:《四川省推行“戒毒者生活导师计划”研究》,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14年第2期。⑦刘鹅涛、庄许洪、张志东、张伟一:《戒毒工作发展方向“八化”研究》,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⑧张伟、杨杰:《新形势下戒毒工作的顶层设计与底线思维》,载《中国司法》2014年第5期;《上海戒毒工作项层设计与底线思维研究》,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14年第4期。

⑨李震:《强制隔离戒毒教育性管理与综合性矫治初探》,载《辽宁矫治与戒毒》2014年第1期。

 

 

 

治、尊重戒毒人员主体需求和综合戒治原则,①有的研究认为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提供了新的工具,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实现治理创新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引导性教育、戒毒人员的自主管理和同伴教育、社工机构的参与。②

   三、关于戒毒人员的教育矫治

   关于戒毒人员的心理矫治,有研究认为应完善强制隔离戒毒心理矫治工作的体制、机制和工作实践,建立健全独立的心理咨询机构、打造专职的专业化心理咨询队伍,建立初级预防保健机制、中级咨询维护机制和高级矫正治疗机制,深人开展动机唤醒治疗、自我管理行为疗法、认知治疗、拒绝毒品和危机应对训练、线索暴露治疗、生活技能训练等。。有观点认为,“心瘾”无法根治,但“操守”可以保持,戒治工作的目标是帮助戒断者在内隐态度导致自发性行为发生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停留和应对,最大程度降低复吸的发生率,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激发和强化戒毒人员戒毒动机,需要采取正念冥想训练、自我抑制控制能力与工作记忆能力训练、音乐治疗、萨提亚家庭治疗、系统式家庭治疗等方法进行科学系统的戒治。④有研究表明,行为疗法的情境戒治可以明显降低戒毒人员的渴求水平,对于提高戒毒动机、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和身心康复具有较好效果,建议进一步改善开展系统脱敏、生物反馈训练的硬件设施和环境,与精神医疗等机构合作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③有研究认为,作为同伴教育一种形式的同伴心理互助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举措,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有益效果。.有研究认为,目前场所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存在重专业人员数量培养而轻技能提升、重管理手段运用而轻心理手段干预、重过程管理而轻反馈跟踪、重重点人员监管而轻一般人员普及等问题,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建立心理危机千预预防、预警、处置和后千预机制。

   关于戒毒人员的团体心理辅导,有研究认为我国戒毒人员的团体辅导缺乏对象的系统筛选、针对性的方案设计、影响因子和环节作用分析、适用戒毒人员的工具以及后续的追踪等,建议团体辅导效果评估应考虑吸毒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和戒断率的跟踪研究、在量化研究的同时重视过程研究和质性研究、注意个体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的结合,.有研究认为团体辅导的方案设计应突出人际关系、增强归属感、体验互助与互利、发展良好适应行为、“和别人一样”的体验、探索与自我成长;。有研究认为目前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团体咨询可行的模型包括根据戒毒动机、治疗目标分类和灵活设置团体目标;。

①徐龙淦、吕朝晖、陈立文等:《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方法的选择研究》,载《上海戒毒》2014年第2期。

②许书萍:《强制隔离的治理理念刘偏及创新—基于社会工作与强制隔离戒毒相融入的视角》,载《政法学刊》2014年第3期。

③陈兴琴:《完善强制隔离戒毒心理娇治工作的思考》,载《重庆娇治》2014年第6期。

④付文齐、张微、王梦等:《戒毒人员“心瘾”戒治初探》,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⑤张伟、杨杰:《试论戒毒场所行为疗法的情境戒治》,载《上海戒毒》2014年第5期,第16页。另见马俊、曹磊:《运用生物反债仪检浏戒毒人员心鹿初探》,载《上海戒毒》2014年第5期。钱锋:《戒毒人员心瘾及人格因素联系初探》,载《上海戒毒》加14年第3期。

⑥王志翔、许可:《同伴心理互助:戒毒场所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举措—循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载《四川娇治》2014年第4期。

⑦安徽省女戒所课题组:《从新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问题入手探索戒毒场所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载《安徽矫治》2014年第1期.

⑧林小保、黄晓清:《团体辅导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载《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4年第20卷第2期。

⑨张威、林健:《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毒品成鹿者的团体栩导研究》,载吉林省戒毒协会编《矫治论坛》2014年第1期。

⑩倪振雄、成草贞:《戒毒人员团体心理治疗模式探索》,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有研究认为团体治疗的疗效因子可以在不同阶段发挥其独特的治疗作用,多方位提升和完善戒毒人员的心理功能,在形成期、风暴期、发展期、结束期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策略.①有研究表明,以人际取向的团体心理治疗对于戒毒人员人际交往、社交情绪及交往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改善。。有研究认为,运用团体辅导方式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是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缓解力量薄弱、能力不足,开展和提高心理矫治质量的良好途径,戒毒人员在了解自我、理解别人、与人沟通、控制情绪、乐于分享、关怀他人、有责任感、相信自己、乐于交友、接纳自己等项目上的正性改变极其显著。。

   关于教育戒治的方法,有研究认为,加强戒毒人员生命教育实践探索非常重要,戒毒人员的躯体、心理都是生命事故的“多发区、敏感区”,建议构建戒毒人员生命教育体系,以提升戒毒人员的生命质童和生命意义感为总体目标,以培养生命意识和危机意识为重点。④有研究认为,运动康复训练对于缓解稽延性症状、恢复生理机能、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心理与社会学行为具有较明显的作用。OIL京市戒毒系统打造戴明环(PDCA)运动康复戒毒模式,在改善和消除戒毒人员的稽延性症状、改善身心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⑥使思想方法和工作步骤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并阶梯式递进发展。。有研究建议建立科学有效的身体康复训练机制,构建适合戒毒人员健康水平和体育运动基础的训练项目体系和效果评价体系。⑧有研究探索应用运动处方制定肾功能类、锥体类、心血管类、神经功能类和心理类疾病的康复方案;。有研究认为,以音乐心理学基本理论构建戒毒人员音乐辅导与康复体系,是为戒毒矫治贡献的美好福音,构想构建以心理保健为取向的支持性体系、以音乐能力为取向的参与性体系、以心理矫治为取向的治疗性体系。。有研究认为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C)在戒毒所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具有疗程较短、减少阻抗和易学、可操作的特点,。有研究认为结构式家庭治疗在个案心理矫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广东有关戒毒场所采用3D影视治疗方法,有研究认为3D影视治疗效果更加持久、更加有效安全、能够更好地修复戒毒人员的个性和帮助大脑机能恢复。。关于戒毒矫治的社会工作,有研究认为,其服务宗旨是运用助人自助的理念和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为药物滥用人员提供以康复辅导为主的社会服务,同时提供以预防药物滥用为主的多元社会服务,其任务及目标与强制隔离戒毒模式完全匹配。。

①王晓霞:《人际互动团体治疗在戒毒人员班组建设中的应用与探索》,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②孙本良、郑雯慈、白筱萌:《人际取向团体心理治疗在戒毒康复人员中的效果初探》,北京市教育矫治局提供理论调研成果。

③湖南省邵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课题组:《团体辅导下认知行为疗法在戒毒人员心理矫治中的应用研究》,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④夏靖:《试论戒毒人员生命教育》,载《上海戒毒》2014年第3期。

⑤王柳、高伟:《云南“391”戒毒模式之运动康复训练研究》,载《云南戒毒矫治》2014年第1期.

⑥《中国司法》2014年第8期信息动态。

7邓明敏:《运动戒毒康复的PDCA循环》,北京市教育娇治局提供理论调研成果。

8上海市戒毒局联合课题组:《试论戒毒人员舟体康复训练体系建设》,载《上海戒毒》2014年第3期。

9王舒曦:《运动处方在戒毒康复训练中的应用》,载《上海戒毒》2014年第4期。

10曾启尚:《从音乐心理学视角论戒毒场所的矫治创新》,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11申小杰、杨海亮:《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FBC)在戒毒所的适用性分析》,载《山西戒治及戒毒研究》2014年第2期。

12李怀珠、樊立占、白丽萍:《结构式家庭治疗对吸毒人员戒除心鹿的娇治研究》,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13范晓鸣、古孟祥:《运用3D影视疗法戒治毒鹿的探讨》,载《南丰誉苑》2014年第1期。

14高魏:《社会工作介入强制隔离戒毒领域的重要意义》,载《中国司法》2014年第9期。

 

 

 

 

    关于不同类型戒毒人员的戒治,有调查显示,传统毒品成瘾者与新型毒品成瘾者在戒毒行动、家庭关系、情绪管理方面差异不显著,然而,吸食传统毒品的戒毒者更容易唤起对毒品的心理渴求,对能够戒毒的预期远低于吸食新型毒品人员,因此在生理唤醒和戒毒效能感提升方面需要重点关注。。另有研究显示,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女性滥用者在心理健康水平及复吸可能性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人格测试的兴奋性、乐群性及敏感性方面有一定差异,因此管教工作者在对这两类人员管理教育过程中可适当地区别对待。。关于男性戒毒人员的调查研究表明,其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正常水平,中等以上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6.51%,抑郁因子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躯体化、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建议按照不同的阶段、年龄、吸毒时间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矫治工作,并需要建立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康复的有机衔接。一项关于男性海洛因依赖者的研究发现,其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显著高于一般男性人群,心理干预、社交情绪治疗等能够明显减轻戒毒者的不良w绪和心理障碍。④关于女性戒毒人员的调查研究发现,女性戒毒人员具有低自尊等不成熟人格特点,因此,提高女性戒毒者的自我接纳水平进而改善应对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更有调查发现,女性戒毒人员普遍存在精神病性、强迫、抑郁等心理障碍,抑郁、敌对、偏执和躯体化等心理问题严重,需要通过科学治疗、心理治疗、认知、情感转化,增强女性戒毒人员自我抵御毒品的能力。⑥

   关于强制隔离戒毒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有研究认为,构建一套针对戒毒人员完整、科学、规范、高效的教育矫治质量评价体系成为当务之急。。有研究认为当前的教育质量评价具有形式性、滞后性和局限性,应切实提高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化水平,注重评价工作的主导性、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及基准参数的准确性、评价方式的可行性、评价效果的权威性和评价体系的一体性。。有研究认为,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需要从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入手。研究发现,单纯依靠戒毒人员现实表现评价教育矫治质量的做法显然不全面,有调查表明评估表现较好的戒毒人员复吸比例比按期解除人员高,。单纯以“复吸率”作为场所教育矫治质量事实上把戒毒场所责任扩大化,因此,应以戒毒人员的内在戒治动机及自我行为是否转良作为主要评价标准。.有研究认为,要以“回归社会”为戒毒目标,形成戒毒工作者与戒毒人员的协同关系,以“复吸危险性”为中心完善和改进评估考核工作。。

   四、关干新型合成毒品的戒治对策

   新型合成毒品成瘾人员的教育戒治是当前一个突出和迫切的问题。江苏省戒毒局成立了全省合成

①赵振虎、赵辉、李娜、王春光:《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性特征分析与矫治时策》,载《优秀理论调

   研论文集》。

②许材栋:《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女性滥用者的心理健康、人格以及复吸可能性的比较研究》,北

   京市教育娇治局提供理论调研成果。

③邹俊明、任玉燕:《男性戒毒人员人格与心理健康分析及矫治时策研究》,载《优秀理论调研论

   文集》。

④林蜻、王儒芳、刘香蓉等:《海洛因戒毒者状态一特质焦虑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载《中国

   药物依赖性杂志》2014年第23卷第3期。

⑤曹蜻、王凤兰、闰晓丽、姜峰:《239例女性戒毒人员应对方式与自我接纳的相关分析》,载《中

   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年6月第31卷第3期。

⑥青海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关于对女性戒毒人员特征表现及矫治对策的调查研究》,载《优

   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⑦宋冰、潘敏、邓忠汉、刘剑:《基于动态运动的视角构建强制隔离戒毒教育娇治质黄评价体系及

   实证研究》,载《湖南娇治》2014年第1期。

⑧王春敬:《用完善的评价体系推动强制戒毒教育质全新提升》,载《中国司法》2014年第3期。

⑨《湖南矫治》2014年第1期,第25页。

⑩宋冰、潘敏、邓忠汉、刘剑:《叁于动态运动的视角构建强制隔离戒毒教育矫治质蚤评价体系及

   实证研究》,载《湖南矫治》2014年第1期。

11赵旭:《循证娇正与教育质蚤评价》,载《娇治工作研究》2014年第2期。

 

 

 

 

毒品成瘾人员戒治工作研究课题组,调查显示全省收治的合成毒品成瘾人员占在册总数的73.85%,①在安全管理、教育戒治、管教执法、后续照管等方面都面临现实的挑战和实践的困局,应加强场所安全管理和医疗戒护,开展体能康复训练、循证戒治等针对性的戒治,在所内处遇和向外延伸方面强化正向激励,着力构建社会支持系统。有研究分析了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成瘾症状的差异,提出在脱毒治疗、生理康复、神经功能康复、认知教育等方面进行心理、行为、管理、药物、精神科、膳食营养等方面的戒治方法。②有调查显示,女性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低龄化问题突出,家庭结构不健全和家庭教育不当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174个调查样本中151人生活在离异家庭,建议运用人本主义、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家庭治疗技术进行教育戒治。③

   关于吸食新型毒品人员的戒治,有临床研究发现,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幻觉、妄想和抑郁,少数样本在经精神卫生中心治疗6个月后仍有妄想、幻听、情感淡漠,建议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脱毒期并开展递增式的身体康复训练,重视对“瘾症”的诊断治疗、认清病态的固执和偏激等行为、控制自杀自残行为以及容忍其反管理情绪,采取墙训进修、医疗合作、巡回医疗等多种模式在场所内增设精神科医生。④有研究认为,在人所时首先要区分戒断反应带来的躯体化问题与器质性病变带来的躯体疾病,通过放松训练治疗、冥想训练、情绪调节训练、团体治疗和家属辅助等方式积极进行心理干预,促进戒毒人员有效减轻与躯体化相伴的情绪问题。。有研究认为,吸食新型毒品人员具有敏感多疑、回避现实、偏执等症状,团体辅导和沙盘治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于比较严重的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情绪,沙盘游戏治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产生效果,团体心理干预需要更长时间进行。⑥有临床研究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降低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迅速、有效地控制苯丙胺类药物滥用所致幻觉、妄想、多疑、自伤和伤人等精神病性症状。。有研究认为,认知神经功能训练对于苯丙胺类合成毒品成瘾人员的康复,将有极为现实和有效的意义。⑧

   关于吸食新型毒品导致精神障碍人员的管理教育,广东的一项调查显示,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有精神障碍戒毒人员由2009年的38例增加到178例.建议严把人口、体检、日常管理和出口四关,加强针对性教育、心理测试与心理辅导、行为干预和药物辅助治疗.。湖南一项对于1473例戒毒人员的调查显示,精神症状异常的有317例,中度和重度异常的有78例,研究对精神药物治疗的原则、护理和医疗处置进行了探讨。.有研究认为,对吸食新型毒品人员应集中排查、准确分类,进行集中管理、重点防控,在专业科学诊断的基础上,对于带有暴力攻击性行为的人员及时办理所外就医或移送精神病院,对于自我封闭、情绪低落、幻觉妄想、严重人格障碍的戒毒人员加强行为管控、心理咨询、教育引导和药

  • 池凤云、张家勇、戴春亚:《合成毒品成瘾人员戒治工作研究》,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 胡跃峰、吴晓波:《新型毒品滥用者的戒毒康复方法研究》,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14年第8期。
  • 王利教:《当前吸食新型毒品女性戒毒人员低龄化研究与探析》,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 蒋建平:《场所内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阵碍现状调查及管理对策研究》,载《上海戒毒》2014年第5期。

⑤范文勇、张志娟、白筱萌:《新型毒品成鹿人员戒断初期枢体化症状的心理矫治初探》,北京市教育娇治局提供理论调研成果征文。

⑥陈章平、陈彬、林忠强等:《海峡西岸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循证心理矫治效果研究》,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⑦周万绪、王栋:《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所致精神病性症状疗效观察》,载《山西矫治及戒毒研究》2014年第3期。

⑧上海市青东强制隔离戒毒所:《浅析认知神经功能训练在笨丙胺合成毒品成鹿人员康复中的运用》,选自上海市戒毒管理局:《上海戒毒工作实践与探索(2014)》,第199-206页。

⑨何海如、黄华峰、吴平:《关于吸食新型毒品导致精神障碍戒毒人员的管理教育》,中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协会:《研究动态》,2014年第4期。

⑩李宁、张常存、石志斌等:《新型毒品致戒毒人员精神障碍的医疗处豆探索》,载《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4年第1期。

 

 

 

 

 

物治疗。①

   五、关于循证戒治

   关于循证戒治的原则和实现路径,有研究认为,循证戒毒需要在本土化的背景下扎实进行实践探索,美国和加拿大总结出的循证矫正八大原则并不能直接运用,而是需要坚持精确评估、动机强化、目标千预、证据优选、多元整合、动态反馈优化的原则。②有研究认为,循证戒毒的基本框架基本分为寻找证据、遵循证据、应用证据和评价证据四个阶段,强制隔离戒毒所应倡导、培养循证戒治理念和意识,归纳、创新循证戒治方法和措施,构建、完善循证戒治项目库,研究和开发循证矫正评估工具。③有研究认为,循证矫治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包括证据体系、戒治实践和评估检验三个流程,重点需要建立循证矫治数据库、建立循证矫治工作流程、建立循证戒治保障体系。④有研究认为,开展循证戒治特别需要科学评估风险、正确处理循证经验与循证的关系、关注个体全过程的矫治,需要探索戒毒人员生涯设计和矫治信息对接,更好地提高循证戒治的科学性、专业性和针对性。。有研究认为,循证戒毒理念为传统矫治模式注人活力,有利于节约戒治资源和实现戒治效果的最大化,同时,在矫治方式、工作模式、理念、工作技能、工作对象等方面面临挑战,应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建立证据评估体系、进行对照组实验和注重个体参与。⑥有研究认为,循证矫治模式下的教育矫治项目应当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证基础、工作人员接受过足够的专业培训、具有操作性强的工作手册,需要建立科学的诊断评估量表体系、开发本土化的矫治项目、完善矫治流程。⑦有研究认为,循证戒治理论可以为戒治个别化操作模块提供理论指导,戒治个别化操作模块是循证戒治理论的有效工具,戒治个别化操作模块应用需要建立完善的个案数据库、规范的案例选编考评标准并进行归纳提炼、归类整理。。有研究认为,认知行为治疗技术、戒毒小组团体治疗技术、体能康复训练技术是循证戒治实践探索的突破点。。

   关于循证戒治数据库建设,有研究认为戒毒场所数据库应实现科学评估戒毒效果、提供分项或综合性指导意见、为决策提供实证依据、为戒毒科研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的功能,重点和难点是既要实现戒毒人员个人综合性指导意见的形成,又要实现大单位量的多应用型数据分析结果的产生,将数据信息集中化、有序化,为戒毒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有研究提出依据服务矫治、质量控制、资源联动的原则建设戒毒场所循证矫治库系,子库包括专家库、课件库、案例库、证据库和标准库,0有的戒毒场所的循证戒治证据库还包括量表工具库。。有研究初步建立了戒毒所心理基础性数据证据库体系,包括

①翁胜强:《浅论吸食新型毒品人员的管理教育—以广东省某强制隔离戒毒所320名吸食新型毒品人员为样本》,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②柳毅:《循证戒条的实践探索与思考》,载《太湖戒毒》2014年1月第3期。

③李娜、刘其飞:《如何开展戒毒人员循证戒治工作》,北京市教育矫治局提供理论调研成果。④吴彬、周文林、黄腾达:《循证戒治应用于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实证研究》,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⑤来海军:《循证矫正视野下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思考》,司法部戒毒管理局编:《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⑥份群:《循证戒毒:正在悄然兴起的教育娇治变革》,载《太湖戒毒》2014年1月第3期。

⑦吴善积:《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推行循证戒治模式的基本路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载《中国司法》2014年第4期.

⑧曹长江、陈哗、何发荣、徐骏:《循证戒治理论在戒治个别化操作模块中的指导和运用》,上海劳教(戒毒)年鉴编幕委员会编:《上海劳教(戒毒)年鉴2013),

⑨柳毅:《循证戒毒的实践探索与思考》,载《太湖戒毒) 2014年1月第3期。

⑩吴震、余洪、王金钊、周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工作专业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2014年第1期。

11湖南省戒毒管理局课题组:《戒毒场所循证娇治序系建设初探》,载《犯罪与改追研究》2014年第2期。另见上海市原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循证理念视野下的教育戒治体系重构研究》,载《上海戒毒工作实践与探索(2014)),

12舍跃:《对进一步推进循证戒治试点工作发展的新思考》,载《太湖戒毒》2014年8月第4期。

 

 

 

 

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心理因性问题和人格障碍3个主数据库,下设人口学、躯体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敌对症状、恐怖症状、精神病性、个性化症状等10个分数据库。①

   六、关于戒毒场所戒毒医疗和疾病防治

   关于强制隔离场所的医疗需求,上海的一项研究显示目前戒毒场所的医疗工作处于捉襟见肘的状况,戒毒人员大幅度上升,戒毒人员常见病、多发病普遍,危急重病易突发,传染病较严重,海洛因依赖者精神疾患患病率高,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突出,戒毒医疗需求呈现基数大、增长快、压力大的特点,自身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明显滞后于实际需求。②广东的一项调查显示戒毒人员医疗费标准偏低,省直单位强戒人员医疗费标准为每人每年480元,但人均实际医疗费支出达844.8元。。有研究显示戒毒场所带病、伤残人所者多、所外就医和出所接受困难、死亡善后处置难度相当大。④

   关于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医疗卫生工作的改革发展,有研究认为,由单纯的医疗保障型向医疗戒治康复型发展,是化解戒毒场所医疗困境的必然选择,设想整合全局现有医疗资源建立医疗戒治管理体系,以戒毒中心医院为核心辐射基层卫生所,全面支持全市戒毒医疗工作,对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提供医疗卫生管理,并着力打造社会医疗体系支持和专业人才快速成长平台。⑧有研究认为,医疗卫生的预防工作需要前置,需要完善抢救技术及其程序,建立健全所内体检和重大疾病预警工作机制,巡诊制度与会诊制度相结合、落实门诊制度,完善医疗机构和设备配置、医务人员聘用和培训进修制度等。⑥

   关于戒毒人员急性脱瘾和稽延性戒断症状治疗,广州探索采用了以医学对症治疗为主、心理干预和体能训练为辅和食物营养支持治疗的综合方法。⑦有研究认为对于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治疗仅有药物是不够的,需要借助科学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进行行为矫正和人格重塑训练,把心理咨询工作贯穿整个稽延性戒断期。⑧关于戒毒人员的膳食,有观点认为,“吃热、吃饱、吃卫生”的要求已不能满足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而应做到日常膳食“饱暖适宜、营养均衡”,建议建立新型的膳食管理体系,成立一个专门的膳食管理部门,建立一个符合戒毒模式的膳食对应配套体系,组建一套网络化的膳食管理系统。。也有研究认为,科学的食疗康复体系对缓解稽延期阶段症状、恢复生理机能和提高身体素质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食疗康复体系的构建需要培养营养师队伍、加强营养监测、营养状况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食谱和膳食指南。。

   关于戒毒的药物戒毒和辅助治疗,有综述概括,西药虽然能够有效控制急性期戒断症状,但部分药物具有一定的成瘾性或可加重机体的免疫损伤。中药相对安全,长期服用不仅可有效控制稽延期戒断症状,还有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但起效相对缓慢。因此,临床治疗中中西药联合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疗效,而且有利于患者身体状况的整体性恢复。。有研究认为,目前对于稽延性戒断症状治疗缺乏规

①刘平亮、李梦、缪可人:《强戒场所心理基础性数据库在循证矫正中的应用研究》,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②叶文、沈静珠、刘志杰:《戒毒场所医疗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③广东省戒毒管理局课题组:《关于改革广东省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有关问题的调研报告》,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④林立志:《关于禁毒法律制度实施与完善的思考》,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⑤叶文、沈静珠、刘志杰:《戒毒场所医疗需求分析及时策研究》,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⑥刘九洲:《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医疗卫生工作研究》,载《福建娇治》2014年第2期。

⑦张嘉悠、陈碧:《立足全方位运用多手段确保戒毒人员急性脱鹿治疗安全有效》,载《广州戒毒娇治》2014年第1期。

⑧唐迎秋:《做好戒毒人员稽延性戒断症状期工作的思考》,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⑨胡聪、都籍:《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膳食管理的变革》,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14年第6期。

⑩复明芳、骆海生:《试论戒毒人员食疗康复体系的构建与运用》,载《上海戒毒》2014年第4期。@范华莹、邓艳萍:《戒毒药物时阿片类物质依赖所致免疫损伤的影响》,载《中国药物依抽性杂志》2014年第23卷第4期。

 

 

 

范的临床治疗方案,有必要采取循证医学的方法加以规范指导。研究选取四种药物与仪器治疗方法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和临床疗效分析,在短期治疗、远期调理、联合治疗效果方面有所体现。①

   关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管理、教育、关爱和回归社会,四川省戒毒系统于2009年起探索并实施了“蓝莲花家园”项目,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总结了项目实施以来在管理、教育、医疗、心理健康、生活卫生、回归社会和管理者职业暴露保障方面的做法与经验。。有研究建议,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戒毒人员需要在集中管理的前提下提前分类,认真做好病情诊断筛查、基础档案整理、禁毒防艾教育工作。。关于感染艾滋病病毒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就业问题,调查显示目前存在50%的“低操守、高回炉”现象,认为应当在教育模式方面注重自立自强教育,国家建立完善就业优惠政策及相关保障,全社会参与关怀照顾工作。④

   七、关干戒毒康复

   湖南省戒毒管理局在国际禁毒日期间主办了“戒毒康复与社会治理创新”研讨会,湖南、浙江、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月!、云南等8省(市)的代表和有关专家参加会议。有研究认为,戒毒康复推进社会治理工作应坚持政府行政主导、公益性救助、自主性管理的原则。。

   关于推进戒毒康复工作,有观点认为,需要打破现阶段系统内固有的戒毒模式,把戒毒康复治疗作为主要手段,认清戒毒康复发展的趋势,把握机遇,合理利用、整合资源,依据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道路,形成集自愿戒毒人员收治、吸毒后并发症及精神障碍患者收治、戒毒人员出所训练、吸毒成瘾认定,研究、预防、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戒毒康复机构。。有研究提出建设“新型专业化戒毒康复场所”的目标,将戒毒康复场所建成集戒毒、康复、医疗、培训、生活、就业、社区等功能为一体的“无毒社区”和“安全岛”,形成医疗戒毒、心理矫治、体能康复、认知矫正、诊断评估、后续照管为一体的工作体系,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更为专业的戒治。。有研究认为应形成管理、康复、教育、就业、救助等功能为一体的戒毒康复管理体系。⑧有研究认为,戒毒康复场所整体设计应模拟社区进行建设,实行人文管理和自我管理,创新就业模式,切实解决康复人员的实际困难。。

   关于戒毒康复与自愿戒毒、社区康复、社区戒毒有机衔接等问题。。有研究认为,戒毒康复既是一种符合国际戒毒发展趋势的戒毒方式,同时,戒毒康复又是有机衔接强制隔离戒毒、自愿戒毒、社区戒

①丁彩兰、卢泳泉、夏静等:《稽延性戒断症状治疗随机对照研究》,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湖南省白马拢强戒所课题组:《稽延性戒断症状治疗随机对照研究》,载《湖南娇治》2014年第1期。②《宁护那朵蓝莲花中国艾滋病人管理的人文关怀与法律保障》,法律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

③唐展杰:《戒毒人员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特征及娇治时策—墓于209例感染者的实证分析》,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染》。

④陈赞文:《探析艾滋病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就业问题》,广东省南丰强制隔离戒毒所:《南丰誉苑》2014年第1期。

⑤重庆市戒毒康复所:《论重庆戒毒康复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实践》,载《重庆矫治》2014年第5期;重庆市戒毒管理局:《论重庆戒毒康复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实践》,载《湖南娇治》禁毒戒毒专刊,2014年第2期。

⑥四川省成都市戒毒康复所:《戒毒康复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创新的思考》,载《湖南矫治》禁毒戒毒专刊,2014年第2期。

⑦浙江省十里坪戒毒康复中心:《建设新型专业化戒毒康复场所的探索与实践》,载《湖南娇治》禁毒戒毒专刊,2014年第2期。

⑧张俭深:《戒毒康复中心运行保障工作机制探析》,载《上海戒毒》2014年第1期。

⑨广西自治区戒毒管理局:《着眼回归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载《湖南矫治》禁毒戒毒专刊,2014年第2期。

  • 《加强戒毒康复服务社会治理》,载《湖南矫治》禁毒戒夸专刊,2014年第2期,第19页;《“戒毒康复与社会治理创街”八省研讨会在长沙召开》,湖南省白泥湖戒毒康复所:《康复园》,第11、12页。

 

 

 

 

毒、社区康复四种戒毒措施的重要端口,可以实现四种措施的无缝对接,形成链条式、综合性、社会化的戒毒工作体系.。有研究认为,戒毒康复必须借助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源才能发挥职能作用和发展壮大,建议国家出台专门的“所地合作”指导意见进行科学指导和有效部署,将戒毒康复场所纳人全省安置帮教体系,明确将“所地合作”列人各级政府财政预算。②

   关于自愿戒毒人员收治与管理难点问题,有研究认为解决收治难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扩大收治人数,加大宣传、拓宽收治渠道,二是延长在所时间,健全完善“三免一补”政策、。提高戒毒水平、提高康复人员戒毒技巧与信心、提供习艺劳动岗位并改革报酬发放机制,三是延伸帮教链条,加强后续照管、健全爱心帮扶机制。④有研究建议在戒毒康复场所设立专门的戒毒医院,与公安戒毒单位共建康复人员档案信息网络,加强安全检查、开展收治登记,设立戒毒康复体验区、家庭式戒毒康复体验区,建议实行分阶段管理、实行民警指导下的自我管理、设立操守奖励制度,开展所外就业试工、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八、关于民普队伍建设

   关于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人才队伍建设,有研究认为目前存在总量不足、专业结构、培养使用、量化考核等方面的不足,需要科学规划人才发展、创新人才管理手段、推进人才结构优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有研究认为,专业化发展是强制隔离戒毒所队伍建设创新与发展的必然结果,必须打破以往“经验型”、“万金油”式的固有模式,着力构建专业素质高、专业分工明确、专业感情专一的民警队伍,并需要建设资源共享信息化平台、完善资格准入制度、细分民警专业层级、制订标准操作流程、促进民警专业化个体发展.。有观点认为,改进民警培训工作的方向是坚持需求和发展两个导向、打造综合管理型和专业技术型两类人才队伍、加强通用性和专业性两类知识与技能培训。.

   关于青年民警的成长,江苏省司法厅课题组对于35岁以下民警的调查发现,青年民警普遍具有较高价值追求但少数民替职业认同不牢固、普遍具有高等学历学位但履职本领不全面、普遍具有较强创新精神但缺乏务实作风、普遍具有较强作为意识但奉献精神不够、普遍具有较强组织观念但少数民警自控能力不足,认为应建立健全青年民警成长的规划机制、培育机制、激励机制、督导机制和保障机制。。广东省的有关调查发现,"80后”戒毒民警存在高压力和高流失率的现象,认为应科学配置普力、加强培训、创新激励制度、提高福利待遇并重视民警的身心健康。

   关于戒毒警察的心理健康,有研究发现戒毒管理民替的压力源依次为工作负荷、角色冲突、职业

①湖南省白泥湖戒毒康复所:《社会治理创新视开下戒毒康复工作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载《湖南矫治》禁毒戒毒专刊,2014年第2期。

②广东省三水戒毒康复所:《探索戒毒康复所地合作模式服务吸毒人群社会治理创新》,载《湖南矫治》禁毒戒今专刊,2014年第2期。

③免急性脱毒费、住宿资、伙食资,发放星级补贴。

④张良:《试论“白泥湖”模式下自愿戒毒人员收治难题及应时策略》,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14年第10期。

⑥草永康、王英:《戒毒康复人员收治与管理问题研究》,裁《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⑥湖南省白马珑强制隔离戒毒所课题组:《强制隔离戒毒所人才队伍建设思考》,载《中国司法》2014年第4期。

⑦李勋、龙桂芳、符军、郭青:《循证娇正视角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誉专业化发展研究》,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⑧陈震宇、潘璐、王斌、魏栋培:《试论戒毒场所民誉培训工作》,载《上海戒毒》2014年第4期。

⑨“青年民誉成长机制专题研究”课题组:《江苏监狱和强制隔离戒毒系统青年民誉成长机制问题研究》,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14年第1期。

10晒杨光、序鹿:《"80后”戒毒工作民誉的压力来源以及释放途径研究》,载《南丰誉苑》2014年第1期。

 

 

 

 

 

升迁和职业特性,建议增加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丰富性、加强压力管理培训和做好心理素质的考察。。有调查显示,55%以上的警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到身体健康,70%的警察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和精神疲劳。②一项关于戒毒民警职业倦怠的研究发现,工龄11-15年的警察情绪耗竭和去个性化最严重,基层民警职业倦怠最严重,25-30岁民警的社会支持水平最低,建议通过工作的简化和标准化模式改变执法勤务模式、加快民鳌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进程、完善考核机制增强民警的认同感、加强心理援助、寻求社会支持、增强人文关怀。③

   九、关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续照管和戒毒方式衔接

   关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前的教育,有调查分析认为目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在监管安全和生产双重压力下没有给予更多的重视,存在重生理脱毒期教育、轻回归社会教育的现象。二是执行力度不强,回归社会教育处于分散、可有可无的状态,考核机制落实不到位。三是教育体系不科学,课程体系缺乏规范性、教育形式缺乏实战性、教学主体缺乏专业性、社会化教学缺乏联动性,建议强力推进回归社会教育工作机构建设、强化层次化管理,创新需求教育体系、开展特色职业培训,全面构建回归社会教育的工作机制、社会联动机制、预测评估机制和财政保障机制。④有研究发现,回归社会前的戒毒人员存在躯体化、焦虑、敌对、偏执、消极、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既往无吸毒史的戒毒人员在SCL-90量表各因子分数显著低于有吸毒史的人员,认为需要做好回归前的心理测试工作,开展以认知疗法、团体辅导、沙盘治疗和家庭治疗为主的心理辅导。。

   关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预测的基础性工具,北京市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由2010年起用3年时间研究编制了《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性量表》的初始量表,作为客观、综合评价戒毒人员生理、心理和社会状况并作为复吸风险预测的特异性工具。。上海市戒毒局课题组自行编制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吸风险量表》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⑦江苏警官学院研究人员已经开展调查研究编制《戒毒人员社会适应性量表》。⑧

   关于戒毒人员的操守率与影响因素,浙江省戒毒局开展了第三次戒断率调查,三次调查中出所三年的操守率分别为14.62%, 15.69%, 26.97%,。第三次调查的数据明显提高。分析显示,坚定的意志、家人的支持、良好的就业、有力的监管和帮扶、科学的戒治是戒毒人员保持操守的重要因素,调查报告建议继续加大戒毒模式探索的力度、进一步研究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的戒治模式、加大队伍专业化建设力度、重视借力戒毒研究与康复资源、进一步提高戒毒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另一项调查显示,浙江乐清籍戒毒人员的操守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年操守率达到51.72%,但存在网络动态管控系统对戒毒

  • 潘柳燕等:《戒毒管理干誉压力源、压力反应及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载《职业时空》2014年9月。该文为国家社科巷金一般项目《劳教场所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赵福荣、牛万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人民誉察心理健康对策探析》,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 周双叶:《戒毒苦察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现状调查研究》,载《职业科技月刊》(Pioneering withSciences & Technology Monthly) 2014年第4期。

④郭裸先、黄华峰、何邵军:《关于强制隔离戒毒回归社会教育现状的研究》,载《优秀理论调研

   论文集》。

⑤柳毅:《临解除强制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指导策略》,载《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4年第

   4期。

⑥赵振虎、赵辉、李娜、王春光:《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性特征分析与娇治对策》,载《优秀理论调

   研论文集》。

⑦上海市奋泽强制隔离戒毒所、局教育处课题组:《复吸风险评估童表研究》,载《上海戒毒工作

   实践与探索(2014)》,

⑧殷明:《戒毒人员社会适应性蚤表的编制和研究》,载《湖北誉官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⑨浙江省戒毒管理局课题组:《关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戒断操宁情况的调查报告》,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14年第1期。

 

 

 

 

人员个人信息缺乏及时更新的缺陷。①湖北的调查获得29组数据,显示回归3年以上的本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操守率为26.56%,调查报告认为,个人因素是核心、家庭因素是基础、场所因素是关键、社会因素是保障,建议进一步加大禁毒宜传、理顺管理体制、打击涉毒犯罪、强化强戒工作、提高戒治质量。②不同地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操守率的差异比较大,云南省的调查显示,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后3年的操守率为7.74%,③建议应开展分类矫治和加强心理矫治,在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前设立缓冲期、建立后续照管站和协同推进。

   关于戒毒人员外出探视,有研究认为这是戒毒工作不可回避的一个难题和困惑,。在实践中陷人能不批就不批,能少批尽量少批,能拖延则拖延的怪象,浙江省自《禁毒法》实施5年来批准外出探视的比例仅有0.23%,。有研究认为,这种情况是对戒毒人员合法权益的损害和剥夺。⑥研究建议转变工作理念、不断增强对戒毒人员的人文关怀,不断完善戒毒工作评价机制,进一步明确外出探视工作的责任界定,落实相关配套保障和争取社会支持,建议从有利于戒毒人员融人社会的目的出发,可以批准其多次外出探视。。

   关于戒毒人员后续照管,有研究认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后续照管工作是延长戒毒人员操守、降低复吸率的关键。.作为强制隔离戒毒模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云南省司法行政戒毒管理机关设立了后续照管工作站,在2014年实现1800名戒毒人员的延伸管理服务.。新扭自治区戒毒管理机关建立“阳光家园”戒毒康复中心9个和后续照管站13个,先后吸纳会员5800余人,粗盖社区283个。.调查表明,在戒毒人员后续照管方面还存在诸多法律和实践问题,有研究认为存在“就业难”、“管控难”、“适应难”的问题。。有研究建议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工作可以由司法行政系统总负责,公安和社区配合,形成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整合的戒毒工作体系,。有研究建议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后续照管工作上升到党委、政府决策的层面,后续照管工作站需增加专职工作人员和经费,并需要进一步完善后续照管工作机制和形成后续照管合力。。

   关于戒毒人员的社会支持,有研究认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法律主体地位缺乏,需要解决有关

①方教哗:《关于58名乐清籍回归人员毒鹿戒断情况的调查报告》,载《犯界与改造研究》2014年第2期。

②肖惠斌、田明:《关于时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三年以上人员的调查分析与比较研究》,载《湖北戒毒矫治》2014年第2期;另见《一份戒毒调查报告显示近五成强戒人员3年后复吸》,载《湖北日报》2014年7月6日第6版。

③云南省戒毒局教育矫治处:《省戒毒管理局2010至2013年度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访调查报告》,载《云南戒毒娇治》2014年第2期。

④率朝勇、徐华剑:《时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外出探视工作的思考》,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⑤⑦《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第384, 386页。

⑥周雨臣:《当前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载《犯罪与改造研究》 2014年第9期。

⑧湖北省襄州强制隔离戒毒所课题组:《健全完善机制实现四种戒毒方式的有机街接》,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⑨刘百军:《云南强制隔离戒毒积极探索社会延伸服务每所将后续照管一至二百解戒人员》,载《法制日报》2014年5月17日第2版。

⑩陈琪:《新挂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续照管模式”面临问题及对策思考》,载《中共伊举州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2期。

⑧李爱东:《浅析安五带教(就业)工作难点及对策》,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⑩陈琪:《断瞪戒条人员回归社会“后续照管模式”面临问题及对策思考》,载《中共伊攀州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2期。

⑩云南省大理州强制隔离戒毒所:《创断管理完菩机制努力提高强制隔离戒毒矫治质-),载《湖南矫治》禁毒戒毒宜传专刊,2014年第2期。

 

 

 

 

 

部委和地方关于社会救济规范性文件的衔接问题,重新制定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法律主体地位相适应的救济体系。。有研究认为,只有家庭支持体系与政府为主导的正式社会支持体系形成良好互动才能使戒毒人员本人、家庭和社会得到彻底救赎。。研究认为,我国对戒毒人员以政府为主导的正式社会支持体系很不完善,相关帮扶和后续照管机制仅停留在书面的原则性阐述,对戒毒人群侧重社会控制,无法有效满足戒毒人员回归后的精神与物质保障需求.非正式社会支持体系相当薄弱,专业化程度低,戒毒社工服务平台滞后,缺乏民间社会组织和福利慈善机构参与,尚不能形成社会效能。戒毒人员主要依靠来自于家庭的情感和物质支持,但这种支持本身也很脆弱。。有研究认为,当前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工作缺乏主导管理机构、脱失率高、就业安置矛盾突出、慢性病和大病治疗费用无法解决、社会接纳程度低、缺乏操守保持动态监测和考核体系,认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建议制定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管理工作条例,从社会管理、家庭亲情、生活安置、就学就业5个方面加强衔接,并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动态监测以切实降低脱管率和脱失率。。有研究认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存在就业歧视和前科歧视、社会救济推广不够深人、后续管理面临困境,建议建立完善的后续管理体制,加强各地禁毒委员会组织统筹职能、在街道(镇)建立独立的戒毒工作机构和队伍、切实落实各部门管理责任、加强公益性社会救助参与。。

   关于不同戒毒方式衔接,湖南省司法行政系统发挥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与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建立加个工作指导站,。有研究认为,驻站指导的方式为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建议在省级政府建立以司法行政系统为主导的管理体制,省级政府以下完善相关工作保障机制,指导站尤其要为以司法所为依托的工作站把好“进出口”关。⑦上海市自2014年2月起实行“所社衔接”,选派戒毒民警到区县司法局与禁毒社工配合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建议进一步明确司法戒毒民警与禁毒社工的工作职责、加强双方协作,进一步突出禁毒社会组织的专业性和社会性,尽快建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信息数据库。.有研究认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康复与社区戒毒康复这三种措施的衔接是必要和可行的,应坚持公益服务性、专业性、综合性、社会性、契约性原则,戒毒康复场所发挥“中途岛”、“缓冲带”的作用和定点辐射作用,建立戒毒康复体验长效机制,促进形成戒毒工作联动机制。。有研究认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吸率高发的主要原因是强制隔离戒毒与自愿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脱节,只有确保四种戒毒方式的有效衔接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戒毒体系的完整性、连贯性和科学性。。

①胡晓云、周福益:《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救济阵碍及时策》,《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②⑤龚梓:《男性戒毒人员社会支持体系状况调查及应用研究》,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④辞沛军:《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无缝街接与动态管理工作的思考》,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⑤胡晓云、周福益:《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救济障碍及时策》,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⑥工飞:《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两大三性”体系建设》,载《湖南娇治》禁毒戒毒宣传专刊,2014年2月;周斌:《湖南积极探索戒毒人员管理服务模式20个社区指导站助戒毒者回归社会》,载《法制日报》2014年7月24日第2版。

⑦罗旭、陈率:《关于助站开展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指导工作的实证调查研究》,载《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年第3期;陈率:《助站指导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实践与思考》,载《湖南矫治》2014年第1期。

⑧匡辉、高苗、姜永、张传弟:《关于加强司法戒毒民誉与禁毒社工相互协作的思考》,载《上海戒毒》2014年第5期;安徽省戒毒局调研组:《上海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调研报告》,载《安徽矫治》2014年第2期;另见李文涛:《上海探索戒毒所与社区无缝对接—助强制戒毒人员“软着陆”》,载《文汇报》2014年6月20日第2版。

⑨孙本良、孙小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戎毒康复与社区戒毒康复街接机制的探讨》,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10湖北省襄州强制隔离戒毒所课题组:《健全完善机制实现四种戒毒方式的有机街接》,载《优秀理论调研论文集》。

 

☆作者苏利陈静系本所戒毒工作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陈静系本室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

☆本文文献主要来涯2014年11月前获得的有关文蔽,网络文献来源以中国知网为主,各省份杂志仅以获得纸质刊物为限。关于戒毒体制、强制隔离戒毒执行体制、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模式等将做专门研究,本文未专题引述。司法部戒毒管理局、中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协会有关领导和同志、有关省份戒毒管理部门为本文的撰写工作提供了大力支特,在此诚致谢意。本文为作者的一份学习笔记,希望为有志于戒毒理论工作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同志提供相关信和文献线索。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