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用户登录 | 设为首页
站内搜索:
联系方式:QQ:613116699           邮箱:613116699@qq.com
随感
匠心成就经典
发布日期:2016-11-10  发布人:匿名  访问人数:917   收藏(0)

最近,一部名为《我们诞生在中国》的中美合拍电影在社交网络里赢得一片赞誉。在各路影片争相抢渡的暑期档,这部起初不被看好的“自然电影”,居然拿下了约5000万元的票房。许多网友主动担当“自来水”,用尽全力“帮国宝求排片”。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们诞生在中国》深得好评,与精雕细作、用意深远不无关系。从用心捕捉每一个微小的动物表情,到高画质展现中华大地的瑰丽和壮美,从温馨细致的叙事风格,到寄寓其中的自然理念,电影展现给观众的,不仅是大熊猫、雪豹、金丝猴3个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家庭的暖心成长与生命轮回的故事,更有对电影品质的极致追求、对自然之美的人文诠释。虽然这部电影要到明年才在世界其他地方上映,目前评价它的国际影响为时尚早,但就精良制作、出色口碑而言,它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经验。

  无论是大好河山、丰美物产,还是传统文化、现代风貌,中国从不缺少可以让世界瞩目的文化资源。但在文化走出去、电影国际化的道路上,我们却常常深陷迷途。近年来上映的国产商业大片,在海外市场的票房几乎全部惨不忍睹。这不仅与国内火热的电影市场极不相称,更不利于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而且,自己的“宝贝”不善利用,难免就会被外人拿去“为我所用”。无论是《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动画电影的走俏,还是《美丽中国》等纪录片带来的世界惊艳,都让中国元素成为文化焦点和市场卖点。但是这些成功案例,映照出的都是国外文化产业的强大再造能力。

  中国影视作品海外市场受挫,有渠道推广不给力的问题。比如合拍片定位指向中国而不是国外,搭国外产业大鳄的“便车”,容易流于“圈钱”“分羹”的资本惯性,无助于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也有文化隔阂、认知差异的因素。许多精心设计的“包袱”,国内观众可能全场捧笑,但国外观众却根本无法理解。“孙悟空打不过蝙蝠侠”,并不是笑谈。更为重要的,电影创作上匠心不足、浮躁过剩,几乎成为顽疾。许多作品剧情设计夸张雷人,跟风炒作3D技术、青春怀旧之类的概念,根本无法打动外国观众。一些从业者只知道迎合国内市场需求,满足于赚“快钱”,无心瞩望海外、放眼世界。

  有人曾乐观估计,“中国市场是电影的未来”。中国市场的快速崛起,中国电影技术的逐步成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诸如《卧虎藏龙》《英雄》《白日焰火》等影片,不是没有在国际电影节和海外市场斩获荣誉和高额票房,这些成功并非出于偶然。中国也不乏成龙、李安、吴宇森等在国际市场颇具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物。不久前著名导演冯小刚就签约美国三大艺人经纪公司之一的CAA公司,成为中国艺人走出去的又一突破尝试。机遇有,舞台有,关键人物也有,故事素材更是到处都是,唯一所缺的,就是匠心精神。

  何谓匠心?李安拍摄《卧虎藏龙》,每句台词都要反复琢磨古今中西的不同表达,一场竹林谈情戏国内外编剧来回修改许多遍。为了达到原音重现的效果,演员们为发音苦练5个月,影片拍完后又进行了3次配音。《我们诞生在中国》同样是典范,光实景拍摄就耗时3年时间,据说所有拍摄素材加起来有1万多小时,最后呈现出的79分钟可谓精华之精华。贾岛诗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好作品来之不易,没有点精益求精的精神,不下足推敲打磨功夫,经典何以成其为经典?

  电影不仅是光影的语言,更是价值追求和匠心坚守的见证。一个文化消费的“黄金时代”,维系发展仅靠资本市场的力量远远不够,更需要遵循文艺本身的规律、挥洒创作者的才智、尊重观众内心的选择。不忘初心、坚定信心,拿出更多基于中国、着眼世界的优秀作品,中国电影才能建树起时代高峰,稳立于世界之林。(李斌)

网站简介 | 免责声明 | 广告与合作 | 苏ICP备14031931号 | 联系我们 | 意见建议 | 综合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