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世界名表,汇集着精湛的工艺,凝聚着厚重的历史,是智慧的结晶,也是精益求精的人生境界。所以有了奢华四溢的名表市场,也有了那些追捧世界名表的诸多人群。与名表相比,豪车虽然不乏精致与高贵,也都能体现拥有者的财富与身份,但随着中国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单凭那车屁股上张着大嘴的超量排气管,也难免遭世人诟病。
随着《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规定》出台,豪车的命运并不乐观。至于名表,虽无导致环境污染之虞,却因套着世界名表的“表哥”官员一再落马,致使那些手脚不干净的公仆,想起名表便觉“杯弓蛇影”,唯恐避之不及。所以,名表市场在中国突然变得凄清惨淡。
有人说:“节约和勤勉是人类的两大‘名医’。”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了“贵俭”的思想。《周易》中把当时人们对于节俭的态度分为三种:“甘节、安节、苦节。”顾名思义,此三种态度可解释为:“甘于节俭、安于节俭、苦于节俭。”其思想由高及低,由深到浅,显示了三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五代后周太祖郭威就位以后,对大臣说,我起自寒微,备尝艰苦,今日为帝,岂敢厚自奉养以病民乎?于是下令把前朝留下的各类奢侈品砸碎,并停止“四方贡献珍美食物”。他在位三年期间,“宫中用品力求朴素,乘舆服饰力戒华丽。”
老舍先生有篇小说《恋》,里面有位庄亦雅先生,喜欢收藏名人字画,慢慢的就喜好得有点偏执有点变态,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人侵入济南,邀他出任教育局长,他先不太情愿,可是当游说之人谈起如果不答应就没收他的全部字画,如果答应还可以送很多好玩的东西时,他犹豫了片刻,终于答应了。所以老舍先生说,恋什么就死在什么上。西汉开国丞相萧何,受封食邑万户,足能在京城地面广置田宅,但他偏偏去终南山买了几间没有院墙的茅屋。其理由是:“如果我的子孙贤良,可传我的俭朴家风;如果我的子孙不贤良,也不被势力者所侵夺。”庄亦雅的“恋物”与萧何的“弃物”,似乎从一开始就能“卜卦”出二者的不同命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俭精神,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也是失败者东山再起的力量。也许,在中国终有一天,名表豪车们会重新被国人所接受,所珍爱,所欣赏。但那绝不是浮躁和贪婪的产物,而是因“自信与自强”所流泻出的审美意趣和购买实力。那时候的中国人,理所当然的要被全世界所尊重!